这本书的灵感,源自我在二〇二四年经历的一段低潮期。那年,我刚从大学毕业,与陈漉凌一样,二十二岁。
初入职场的我,接连遇上许多的不顺与委屈,甚至惨烈到让我的LINE与IG在短短几日内涌入三十多则关心讯息,甚至还有曾在学校里从未与我交谈过的同学、早已毕业多年音讯全无的老友,甚至是在其他单位因实习而短暂相识的学姐。
他们不厌其烦地开导、鼓励我,还有人还细心地列出景点,交通方式,劝我多走走散心。不少人听闻我的遭遇,语气充满不平与震惊地问:「妳被这样对待,你们单位的人没人帮妳讲话吗?光是听到妳被这样的对待,我就觉得好可怕!」
二〇二四年,对于我而言,是至今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。那段时间,我罹患了焦虑症,被迫暂停一切,在家休息,接受长达数月的精神治疗与心理咨商。
当我想到这个故事时,我已经停笔了一年有余。最初是因为现实太过繁忙,总想着:「等有空再写,并好好完成属于他们的故事。」
没想到生活上接连的变调,让我失去继续创作的勇气及热情。
直到焦虑症逐渐好转,这本书才终于诞生。坦白说,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好起来。那段日子里,每天我都蜷缩在床上,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,以前热爱的事物如今内心再无涟漪,身边的关心更让我觉得自己无比失败。心里浮现的,不是温暖,而是羞愧与无力,我甚至出现各种焦虑症的身体化症状,让我对生活的一切彻底绝望,甚至一度想要离开这个世界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eaho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