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绍兴八年(西元1138年)阴历六月,金国派遣乌林思谋出使南宋 ,提出要议和。金国表示愿以黄河为界,等于要归还原属北宋的大部份中原故土,但条件是南宋必须向金国称臣,成为金国藩属。
这时候,南宋的行都已从建康迁回了皇帝赵构偏爱的临安。在此之前,由于原属刘光世的淮西军队不服宰相张浚所指派的将领,群起叛逃,总共有四万多人投向北方的刘豫政权,使得南宋军事力量失血惨重,张浚不得不引咎辞职。于是,百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变成了左相赵鼎与右相秦桧。他们两人皆主和,但赵鼎认为国家尊严不可失,秦桧则趋附皇帝一昧求和的思路。
同时,有不少文臣武将反对和议。在名将之中,唯有张俊(并非前宰相张浚)迎合上意。韩世忠接连上书十多次,请求皇帝坚守立场。岳飞亦上奏主战,而且措辞更为激烈:“夷狄不可信,和好不可恃,相臣谋国不臧,恐贻后世讥议。”
岳飞直接责骂了秦桧,当然得罪了秦桧 。不过,秦桧不动声色,因为太明白皇帝的心态,根本不必跟岳飞计较,反正皇帝不会理他。
果然,偏安皇帝赵构不出秦桧所料。赵构说不出口朕不敢违逆金国的真正原因,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,只能诉诸于孝道:“朕念陵寝在远,母兄未还,伤宗族之流离,哀军民之重困,深惟所处,务得厥中。”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eaho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