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场关于「冗余操作」的笑谈,像一场春雨,融化了他们之间最后一点尴尬的冰层。他们的关系,终于进入了一种崭新的、稳定而日常的轨道。
改变,最早体现在Viktor身上。他似乎从花莲那场几乎失控的灾难中学到了最惨痛的一课:透明度,是维系这段跨文化关系唯一的救生索。
新学期开始后不久,Anders教授,那位总是笑瞇瞇的、像圣诞老人一样的系主任,邀请了系里几个核心的研究员,去他家进行一次非正式的家庭聚餐,名义是庆祝一个新专案的启动。
Viktor自然在受邀。而在收到邮件的那天晚上,他很自然地对正在他房间里看书的知宁说:“Anders邀请我们周末去他家吃饭。你要去吗?”
他用了“我们”这个词,而不是“我”,并将选择权交给了她。
知宁的心,还是不可避免地,猛地一紧。
又是这种场合。全是学术菁英,谈论的都是她可能插不上嘴的话题,更何况还是在系主任的家里。那种熟悉的、害怕自己格格不入的焦虑感,再次悄悄浮现。
「我……我不太认识其他人,去了会不会很奇怪?」她找了一个最常见的借口。
如果是以前,Viktor可能会说“没关系,有我”,然后就不再理会她的情绪。但这一次,他不一样了。
他放下手中的书,从椅子上站起来,走到她身边,挨着她坐下。他没有急着说服她,而是用一种近乎于专案经理做「战前简报」的、极度认真的语气说: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eahobook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