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
时光荏苒,一年半的光阴在忙碌的合作与深化设计中悄然流逝。国民党新党部大楼的工程已进行到结构体完成的阶段,巍峨的骨架在台北的天空下逐渐成形。
这天,戴继宸与陈雅婷并肩站在工程围篱外,仰望着这座融合了两团队心血的建筑。原本「脉络之环」的主体结构清晰可见,但在陈雅婷的巧妙调整下,建筑的开口更加朝向戴继宸团队当初设想的「光廊」轴线,仿佛一个开放的怀抱,既环抱内部的「思源园」,也迎向城市。
「『光之议庭』的结构预埋件已经完成,」杨子晟从工地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结构图,对戴继宸和陈雅婷说道。「悬吊系统的节点和你们的环形桁架结合得比预期还好,看来我们的『光环』真的要在这『环』里亮起来了。」
他的语气带着工程师完成挑战后的满足,早已不见当初竞图失利时的紧绷。在这一年半里,他与陈雅婷团队的结构工程师紧密合作,将戴继宸团队创新的悬吊结构理念,巧妙地整合进「脉络之环」的体系中,解决了大型公共空间的结构难题,也为顶层的「光之议庭」奠定了基础。
陈雅婷笑着点头:「多亏了杨顾问的专业,让我们敢于实现这幺大跨度的开放空间。而且,你们提出的利用中央光廊引导自然通风的建议,让我们的生态循环系统效率提升了至少百分之十五。」
这时,朱若彤和许之微也从工地临时办公室走出来,两人手上拿着最新的立面材料样板。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,朱若彤与陈雅婷团队的年轻设计师们早已打成一片,她甚至学会了几句台语,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eahobook.com
(>人<;)